作为中超联赛的冠、亚军,上海双雄海港和申花近期在亚冠赛场上的表现确实令人遗憾。他们以客场大败的结局被淘汰出本赛季的亚冠,这一结果无疑招致了众多球迷的批评。从“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效应来看,这种局面再一次上演,着实令人感到痛心。
从上海媒体的角度出发,海港和申花能够在新的赛制预赛阶段晋级16强,已经是完成了一项任务。但是,在竞技层面,以现在中超球队的战力和财力来看,想要争夺冠军显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期望。足球不仅仅是简单的竞技,其中涉及到更多的因素。
中超联赛的现状和实力,球迷们心中自然有数。多年来,中超俱乐部的实力和财力一直处于一定的水平线上,球迷们对此早已心知肚明。然而,总有一些人喜欢用“亚冠是为国争光”这样的伪命题来进行道德绑架,这实属纯坏。
在法理上,除了国家队的赛事,俱乐部层面的洲际竞技并不算是为国争光。无论踢得好与不好,中超总是难免被“泰超”等联赛赶超。现在的亚冠已经没有了外援限制,有钱就可以堆砌出全外援全首发,但这样的虚荣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且浪费巨大。
中超俱乐部无缘亚冠精英联赛八强,这已经是事实。从商业角度来看,亚冠是个消耗巨大的绞肉机,比鸡肋更像肋部的怪东西。中国联赛并非以“亚冠预选赛”的定义出现的,所以球迷们不应过于情绪化地要求球队参加。亚足联是抓取各会员联赛的领先者参与其商业赛事——亚冠,球队是被动性参加的。对于参加这样的赛事,中超球队可谓是冷暖自知。
近年来,沙特足球投入重金,其球队在亚冠中表现抢眼。但是从经济层面来看,申花和海港参加亚冠所获得的收入相对于其工资支出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与欧洲豪门俱乐部相比,其进入欧冠八强所能获得的奖金占比更是微不足道。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多线作战对球队来说风险很大,涉及到球队阵容厚度、轮换制、伤病情况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在人才储备层面,中国有能力的球员已经越来越少,加上年龄、伤病等综合原因,很难支撑常态化的一周三赛。现实情况是,日韩替补就能与我们头部球队的首发旗鼓相当。因此,对于一个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而言,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是否应该像田忌赛马一样灵活应对?这并不是一个难以为人们所理解的问题。其实大多数具有同理心的自家球迷都是拥护俱乐部战略的。作为商业体,球队只需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即可。
特别是那些言必及“恒大”的伪球迷,那家断代俱乐部的现状也该让所有人明白些事情了。中超最现实的情况就是每赛季前的“资质认证”——欠薪问题大览。大概至少一半的中超俱乐部都是以联赛保级及杯赛单轮游为谋生策略的生存状态度日如年。面对这种情况下的俱乐部队伍实力“内战”或许更为实际与可行。
所以现在看来亚冠名额少了或许是个解脱吧!更何况在当下亚冠赛事中我们并不具备绝对优势或许只能捡拾些“鸡屁股”上的残羹剩饭而已……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都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超联赛以及中国足球的现状与未来出路究竟在何方?对于有志于发展中国足球事业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至少我们应该认清现实并从中找到改进与发展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虚无缥缈的荣誉与成绩。